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立项结果,我校获批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3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
地质学系张兴亮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的“十三五”重大项目“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生态系统演化”获得立项,项目直接经费1969.90万元。该项目下设五个课题,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其中地质学系张志飞教授作为课题四“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生态类型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研究”负责人,课题直接经费391.4万元;张兴亮教授作为课题五“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动物门类多样性及其演化关系研究”负责人,课题直接经费430万元。
地质学系赵国春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的重大项目“大陆地壳生长-稳定化与早期板块构造的启动”获得立项,课题直接经费450万元。这是赵国春教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Pangea的东亚重建”后获批的又一重大项目。
地质学系吴汉宁教授申请的“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青藏高原古-新特提斯洋转换阶段关键块体裂解-汇聚过程的古地磁约束”获得立项,项目直接经费318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关于新时代科学基金战略部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十三五”第三批36个重大项目指南。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实施“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该重大研究计划宗旨是从当代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需求出发,充分发挥特提斯构造域在地球科学发展中的地域优势,提炼和把握制约当前板块构造理论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该重大研究计划总经费为2.0亿元,预计执行期为8年,立项资助工作主要在前5年进行。重点支持项目资助强度不低于重点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培育项目资助强度不低于面上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依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截止目前,我校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123项,连续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120项,其中获批重大项目(课题)4项,国家杰青1项,重点基金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等标志性项目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