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曹新宇教授、龙瀛研究员、王元庆教授做客我校 “创新论坛”

浏览量:时间:2022-05-16

5月12日,由我校科技处、校科协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实验室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一千二百零五讲、第一千二百零六讲、第一千二百零七讲暨120周年校庆年系列活动在线举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曹新宇教授、清华大学龙瀛研究员、长安大学王元庆教授应邀分别作了题为“减少郊区私家车需求的建成环境规划探析”“中国收缩城市的精准识别、空间表征/效能评价与规划机制研究”“考虑演变不确定性的新时代城市群交通规划方法学研究”的专题报告。城环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杨柳老师主持。

曹新宇教授描述了美国城市城区和郊区居民出行的生动画面,系统刻画了美国城市居民出行和建成环境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剖析了前沿的机器学习决策树模型,提出了建成环境方面科学、有效的规划策略与行动导向,最后探讨了中美城市的异同性、影响因素的异质性。曹新宇教授的研究开辟了规划政策研究中应用非参估计理论的新领域。曹新宇教授长期深耕于中国和美国城市规划领域,对中美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颇具深度,为探索全球变化下不同发展情境的城市规划科学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野。

曹新宇教授作报告

龙瀛研究员系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人口流失,阐述了该问题对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龙瀛老师的研究工作对国际国内已有收缩城市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剖析,对中国收缩城市进行了定义与精准识别,对收缩城市的空间表征进行了有效评估,对收缩城市的效能进行了科学评价,探讨了中国收缩城市的规划机制,解读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的案例。龙瀛老师指出,如何适应收缩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忽略的,应对未来规划的变革,应进一步从全球化视角探索与识别城市发展的提升路径。

龙瀛研究员作报告

王元庆教授解读了当今新时代与全球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解析了多目标交通规划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学的经验案例,提出了在变化格局下的中国城市群交通规划的先进方法学,并应用于城市群的网络优化、低碳模式优化、城市群内外交通衔接、交通系统韧性提升的规划实践与工程改造实践中。在世界变化格局中,作为规划学者应当应势而为,有所担当,探索在疫情、全球变化,以及众多不确定因素下的规划学方法论,实现城市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也是规划领域的重要议题。

王元庆教授作报告

报告结束后,三位专家对在场师生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就相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