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我校科技处、党委组织部、科协主办,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六百六十一讲在长安校区举行。董晓臣教授应邀来校为师生做了题为“用于肿瘤光疗的有机光敏剂的设计与合成”的报告。我校相关专业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董晓臣教授详细地介绍了该课题组近年来利用光热疗(PTT)以及光动力学(PDT)在肿瘤治疗等方面的工作进展。PTT和PDT通常由近红外(NIR)光诱导,肿瘤内的激发剂可产生热或活性氧(ROS)杀死肿瘤细胞。基于小分子有机染料低毒,易降解,有荧光等优点,他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氟硼吡咯衍生物的近红外吸收光敏剂(PSs)。通过自组装,可以获得具有良好肿瘤靶向性、高ROS生成能力或光热转换能力的有机纳米粒子,此外,纳米粒子可以通过增强的通透性和保留效应被动靶向肿瘤部位,光声成像可以将肿瘤部位可视化,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最后,借助药物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纳米光敏剂的近红外吸收性质和机制,为肿瘤的精确成像和光疗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和智能的方法。

报告结束后,董晓臣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报告引来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