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我校科技处、党委组织部、科协主办,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六百五十九讲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系列活动在长安校区举行。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应邀来校为师生做了题为“菲涅尔区感知模型告诉你:为何大多WiFi非接触行为感知系统不能稳定工作?”的报告。我校相关专业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目前大多数WiFi非接触人体行为感知系统,无论是对粗粒度的行为如人的日常活动、体态和步态的识别,还是对细粒度的行为如手势、键盘输入和口型的识别,
都是基于无线信号模式和机器学习进行的。然而这些工作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假设:同一个人体活动产生的信号变化模式是一致的。张大庆教授过将原用于光学和通讯领域的菲涅尔区模型(Fresnel Zone Model)引入到室内无线非接触感知领域,不仅揭示了无线信号在空间中感知人体、物体活动的机理, 也发现了在无线收发设备位置固定的情况下,被测人体活动的位置和朝向均会影响接收端信号的模式变化。张大庆教授详细阐述了他目前在菲涅尔区感知模型方面的研究,同时介绍了目前非接触行为感知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向听众展示了他所在团队在非接触行为感知系统中的实例。
报告结束后,张大庆教授与在场师生分享了他丰富科研经历,报告引来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