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由我校科技处、党委组织部、科协主办,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五百八十九讲、五百九十一讲-第五百九十三讲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系列活动在长安校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002报告厅举行。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梁永晔教授作了题为“金属酞菁/碳纳米管复合电催化剂”的学术报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少军教授作了题为“材料应变驱动高效能源催化”的学术报告;天津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兵教授作了题为“电催化材料的无机固体转化合成化学”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礼教授作了题为“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探测能源材料的工作过程”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我院郭晓辉教授主持,我院教师和学术积极参加了报告会。

梁永晔教授从金属酞菁/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在氧气还原和二氧化碳还原等方面的应用来阐述金属酞菁这类非常有意思的分子电催化剂。其中他还说到这类催化剂它们的催化性会受到分子本身导电性差的限制,另外催化效果与文献报道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梁教授通过将金属酞菁分子与碳纳米管复合克服了这些问题,发展了一系列高效的电催化剂。金属酞菁分子通过pi-pi作用高效吸附在碳纳米管管壁上,形成金属酞菁/碳纳米管复合物。在这个报告里,梁教授将介绍这类复合物相比于一般分子材料在二氧化碳还原以及氧气还原反应中展示了显著提高的催化性能,以及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此外,通过调控复合物中分子的金属中心以及在分子中引入取代基,进一步探索了分子结构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座师生就报告内容的科研问题与梁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

郭少军教授在报告中,以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工作为主线,向参会师生介绍了通过应变驱动制备燃料电池高效电催化剂的新思路。报告结束后,郭教授与我院师生围绕应变驱动与电催化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他清晰的研究思路、丰富的研究经验、详实的实验数据以及深厚的理论功底让师生们受益匪浅。会后,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问题与张教授和进行了热烈交谈。

张兵教授围绕着固体催化材料的转化合成研究,他的课题组通过创新与发展固体材料界面转化化学,实现材料单一结构变量的精准调控;通过连续多步固-液界面离子交换反应,成功实现了异质材料“电子-缺陷-多孔”结构的协同调控;利用固体材料界面转化合成化学设计合成模型催化材料,结合原位拉曼光谱与理论模拟等多种手段理解在催化过程中的活性物种,为理性设计催化材料提供新思路。会后,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

宋礼教授向我们汇报近期在能源材料的结构解析和新器件的动态工作过程方面获得的同步辐射表征结果,希望能为理解能源材料的内在工作机制提供一些依据。此外,张兵教授还结合求学经历,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体会,勉励大家要不畏出身,勇于创新。报告之后,宋礼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非常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报告结束后,各位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老师与同学们有关于报告内容的提问,并与在场师生分享了他们丰富的科研经历,报告也引来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