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上午,应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栾新军教授邀请,复旦大学施章杰教授做客我校“创新论坛”,并作题为“Upgrading Cross Coupling for Biaryl
Synthesis”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栾新军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施教授主要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惰性化学键C-O键和C-H键活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传统的交叉偶联反应大多是基于芳基卤化物,但该原料合成步骤长,合成过程原子利用率低,使其对应的偶联反应由于原料的因素而大打折扣。相对比而言,苯酚、芳香酯及苯醚等含有C-O键的化合物商业可购买,且价格低廉。因此施章杰教授创造性地利用酚类(或苯酯)化合物代替芳基卤代物,在过渡金属催化下实现了惰性C-O键的选择性活化以及C-O键的直接偶联反应。此外,施教授还认真详细地讲述了他们课题组在惰性C-H键活化领域的重要工作,针对该领域存的挑战和科学问题,介绍了借助导向基定位的C-H键与C-H键的分子间偶联反应、通过底物电子性调控的分子间C-H键与C-H键的偶联反应、分子内的SP2C-H键与SP3C-H键的偶联反应和无过渡金属参与的C-H键转化反应,最后提出了自己在C-H键活化、醛酮亚胺加成反应方面的工作设想及进展。
报告结束后,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与施章杰教授就无金属参与的偶联反应中氮配体的作用机制、C-H键活化反应中导向基团的变化以及催化过程究竟使用过渡金属还是主族金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及交流。施教授报告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结合自己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工作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了其实验室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经历的许多有趣故事,并且鼓励每一位学生及在座老师要大胆尝试、勇于钻研、快乐科研。本次报告反响强烈,老师、同学们获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