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陕西省科协、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技厅联合开展了2025年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以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方投身科普创作,繁荣科普创作环境,丰富原创科普资源,为做好我校作品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作品要求
(一)主题导向。作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规要求,严把政治关,确保意识形态安全。作品要坚持正确导向,需紧密围绕科技前沿、国家及我省重大战略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核心要点,充分发挥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积极回应重大事件和公众关切,可结合以下主题开展科普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解读重大战略。以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度剖析碳达峰碳中和、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中科技创新的内涵,以及其蕴含的社会人文意义。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现代能源体系构建思路、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成果,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等内容。
2.聚焦科技前沿。重点关注基础科学、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技设施与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突破。如理论物理的研究、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成果、生命科学的探索发现、天文学观测、大科学装置应用成效,以及新能源、新材料、5G、人工智能、生物制药、集成电路、国防科技领域的发展等。
3.回应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深入探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能源利用、气候变化、创新成果应用等科技热点话题,在回应公众关切的同时,彰显人文关怀。如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太阳能、风能等技术,惠及老百姓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
4.保障安全健康。围绕自然灾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开展应急科普与健康科普创作。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生产生活安全常识、日常消防安全要点、应急处置方法、科学用药指南、疾病防治知识、心理健康维护、食品安全保障、老年保健要点、营养科学普及、医学救援知识等内容。
5.弘扬科学理性。以科技史和科技名家的事迹为素材,深入解析科学思想与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挖掘其背后的科学问题并探寻科学解答。针对广泛流传的谣言进行科学辟谣,以科学理论为依据解疑释惑,消除公众认知误区,提升公众对谣言的辨别能力。
(二)必须原创。作者承诺参与作品的创作思路、内容、素材等需为作者原创,无知识产权争议,严禁剽窃、抄袭、侵占、篡改他人作品。如抄袭他人创意、概念,或发生版权、知识产权等纠纷,主办方将取消其评审资格,由作者自行承担后果。
(三)版权归属。作品的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但主办方可将其用于非营利性公益活动,不另付稿酬。主办方拥有参与作品的展览、出版、宣传、收藏,以及在电视、网络、平面、广播等媒体展示的权利。
(四)其他事项。作品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陕西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范使用简体中文。视(音)频配音和解说使用普通话,视频配中文字幕。集体申报作品,创作人员不超过5人。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作品不予退还,请参赛者自行备份。
二、征集作品类别及要求
本次征集作品共分为科普图书、科普微视频作品、科普文学作品(含成年组、青少年组)、科幻作品(含成年组、青少年组)四个类别。同一作品不得重复报送本活动的不同类别,每位第一作者仅能报送一部作品参与评选。
(一)科普图书
1.作品要求: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正式出版发行的冠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编码)的图书(含译著和再版,不包含报刊、期刊、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且未被确定为全国或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参评的第一作者工作单位或出版机构应为在陕单位。丛书应为完成全部出版的成套作品,不接受丛书中的单册或部分作品。
2.内容要求:在内容上有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生动讲好科学故事,鲜明塑造科学家形象,让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光耀时代;鼓励前沿科学领域的科普作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前沿和重大科技成就,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脑科学等领域;突出科学性和创新性,能够准确传播科技知识,加深公众对我国科技发展和未来科技趋势的理解。
(二)科普微视频作品
1.作品要求: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制作完成的原创微视频作品并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国内主流网络平台公开播出。参评的第一主创人员工作单位及推荐单位均在陕西。视频应由片头、正片、片尾三部分构成,片尾应体现主创人员、制作单位、版权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时长2~5分钟,画面为16:9全画幅横版,格式为MP4,原片分辨率为1080P以上,100-300M。视频中的文字语言应为简体中文,配音和解说使用普通话。
非原创部分(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图片、文案等)不得超过视频总时长的10%。使用事件、报道等公共视频素材的需在画面注明“资料”及出处;引用商业网站素材或他人原创素材的,应在视频中标明引用素材来源,并提供授权使用证明;音乐素材使用或改编歌词,应取得版权方授权,使用公共素材的需说明情况;使用动画制作平台创作的视频,如其模板、表现元素等素材均为动画制作平台提供的公共素材,视为非原创。
2.内容要求:围绕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反映科技发展进步,用科学声音讲述科学故事;属于科技、科普类作品,内容短而精,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趣味性。
3.报送要求:由多个单位制作的科普微视频,应由第一制作单位提交。
(三)科普文学作品
1.作品要求:参赛作品为未正式发表的原创科普文学作品,须具备科普性,同时兼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富有较强的文学性,可配原创图片或插画辅助阐释内容。作品字数以500至3000字为宜,题材包括但不限于科学故事、科学随笔、科学小品文、科普剧本等类型,格式限定为WORD或PDF。参评的第一主创人员工作单位及推荐单位均在陕西。
2.内容要求:内容符合科学原理、弘扬科学精神,准确传达科学知识,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感染力,能解决公众疑惑。
3.报送要求:以WORD或PDF格式通过申报系统报送。
(四)科幻作品
1.作品要求:涵盖科幻图书、科幻中短篇小说、科幻画,科幻图书标准同科普图书标准,科幻中短篇小说标准同科普文学标准。其中,文字类作品格式为WORD 或PDF;图画类作品格式要求为JPEG,单幅或组图均可(组图按1件作品计,每组3—5幅),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5M。建议留存高分辨率源文件,以便入选后用于高清展示与宣传推广。
2.内容要求:作品在内容、形式、手法等方面构思新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有独创性。
3.报送要求:以WORD或PDF格式通过申报系统报送(除科幻图书)。
三、其他事项
(一)作品评审:主办方邀请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征集作品进行定性量化评审,综合评选出获奖作品。
(二)作品奖励:本次征集活动将依据作品类别、组别,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专家评审结果公示且无异议后,由主办单位向获奖作者或获奖单位颁发荣誉证书。主办单位还将从获奖作品中遴选部分作品,参加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
(三)编制专集:对于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主办单位将向媒体推荐发表,并在所属宣传发布平台开设专栏进行全媒体宣传。征集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将有选择地对优秀作品结集汇编、展览展示,并将结合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适时举办优秀科普作品展,让科普作品创作成果惠及公众。
(四)可关注陕西科协微信公众号、秦科技微信公众号了解活动具体情况。
四、申报方式及材料报送
1.此次科普作品征集须通过系统进行申报,申报系统网址:http://sxkp.octabox.cn/(建议用谷歌浏览器),操作方式详见附件《2025年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申报系统操作手册》。
2.信息表通过系统填写提交,初审通过后,下载并签字盖章,最后以PDF格式上传系统。其中科普图书、科普视频、科幻图书仅通过系统上传信息表,作品须线下报送,其他作品可通过系统报送,报送的材料评审后不予退回。
3.请有意申报者于5月15日中午12:00前致电88308971备案,6月23日中午12:00前完成系统填报,并将科普图书、科幻图书10套,科普视频u盘1个报送至长安校区7号楼7420室,信息表、科普文学作品和科幻作品电子版(以“组别+作品名称+作者”格式命名)发送至kexie@nwu.edu.cn。
省科协联系电话:63917185
系统支持电话:0510-85229289
学校联系电话:88308971
附件.zip
科技处 校科协
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