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我校牵头承担的长庆油田科技重大专项验收会召开

浏览量:时间:2024-01-15

1月13日,由我校承担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科技重大专项“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成源机制与勘探新领域”项目验收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地质学系张国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赵文智教授,特邀专家付锁堂、付金华、李松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李剑,以及来自我校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院、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的项目组专家学者,我校党委书记蒋林,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孙庆伟,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富林,长庆油田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战明,副总经理牛小兵,以及教师代表等120余人参加验收会。

验收会上,项目技术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我校兼职教授何登发介绍了项目总体进展和取得成果,我校刘文汇教授、罗晓容教授以及其他课题负责人分别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和取得成果作了详细汇报。

李战明在致辞中指出,开展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成源机制与勘探新领域研究,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长庆油田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公司不断挑战“三低”油气藏开发极限,创新性地提出了多项地质理论认识,指导油气勘探连获重大突破,在鄂尔多斯盆地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长庆特色的科技兴油兴气之路。相信在多方的支持下,长庆油田科技工作一定能取得新突破。

蒋林在致辞中指出,长庆油田分公司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技术攻关,在“三低”油气开采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了中国油气田年产油气最高纪录。西北大学长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将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作为始终不渝的办学使命。学校与长庆的合作源远流长,通过项目合作、平台共建等方式,逐步形成了具有长庆-西大特色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他希望以此次项目验收为契机,持续深化我校与长庆油田和各兄弟单位的交流合作,以需求导向开展有组织科研,持续产出标志性研究成果,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项目负责人张国伟院士指出,鄂尔多斯盆地新领域勘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该项目产生的新技术、新进展、新理论和新发现将会对长庆油田未来的持续稳产发挥巨大作用。他表示,该项目通过产学研融合,在新的地球科学系统合作体系下,对油气地质发展提出了新认识,深化了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奥陶系的研究和认识,形成一套颠覆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鄂尔多斯盆地实际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理论。他希望项目组充分利用项目合作契机,打造中国式的碳酸盐岩,非常规油气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高地。

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赵文智院士指出,油气勘探工作者要有“吃一拿二看三”的战略思维和魄力,项目有效集合了八方人才、多维智慧,共同为长庆油田的勘探事业贡献力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形成了很多具有创新性、启发性和引领性的成果,为长庆油田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很好的科学指导,指出了未来“三”的新勘探领域方向。他表示完全同意项目通过验收,同时建议能够让目前已具有优秀攻坚能力的成熟团队继续深入做下去,在更多勘探领域实现质的跨越。

与会专家对项目及各课题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成源机制与勘探新领域”项目是由长庆油田公司设计,我校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石油杭州地质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长庆油田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共同承担。项目总负责人为我校张国伟院士,下设6个课题,是长庆油田启动的第一个油气重大专项。项目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成源机制与勘探新领域展开攻关,以生产需求为导向,探索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富集规律,解决深层成盆-成源-成储-成藏问题,开展勘探新领域评价,力争在奥陶系盐下取得万亿方气区新发现,以期开创长庆海相深层油气勘探新局面。项目自2021年实施以来,长庆油田、西北大学以及合作单位均高度重视,构建常态化的项目协调交流机制,召开项目推进会、中期验收会等,切实保障了项目实施进度和成效,围绕鄂尔多斯盆地在构造、沉积、烃源、成储、成藏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创新成果,有效推动了长庆油田在盆地中东部与盆地西部的油气勘探发现。(图/塔力哈尔)

会场

长庆油田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战明致辞

校党委书记蒋林致辞

张国伟院士讲话

赵文智院士讲话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