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由我校科技处、科协主办,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四百五十讲、第四百五十一讲和第四百五十二讲在西安宾馆二楼百花厅举行。周煜东教授、汪浩教授和袁逖飞教授应邀为师生分别做了题为“Early neuroinflammation takes a toll on central synapse development”、“早期触觉经验剥夺对小鼠成年后社交行为的影响”和“成瘾与皮层可塑性研究”的报告。我校相关专业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周煜东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神经环路的生成不仅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程序性调控,同时还被环境刺激所塑造。免疫应激可以激活脑内的免疫信号,导致中央神经环路在发育期出现病理性重构。他和团队结合子宫电穿刺,光遗传和电生理技术,研究了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s)的激活对于突触生成和环路连接的作用。他们发现早期免疫应激导致的神经环路生成异常是多种神经发育性疾病的潜在机制,其中toll样受体(TLRs)在发育过程中空间性和时间性的激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汪浩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发育过程中的突触删除是大脑里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形成精准的联系,从而组成功能性神经环路的重要机制。他和团队发现小鼠出生后P12-13天剪去小鼠的双侧胡须将会非常明显地影响小鼠成年后的社交行为,但同时发现P12-13时胡须经验剥夺并不改变小鼠成年后的焦虑及抑郁相关的行为学指标。接下来利用小鼠大脑活动依赖激活图谱筛选的实验找到了一个和社交相关的关键脑区,并且证明了该脑区的异常激活与社交行为的异常直接相关。他们的研究表明发育早期的突触删除确实对成年后大脑行使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提示在发育关键期内胡须获得的早期经验对于社交记忆行为的神经环路的正常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袁逖飞教授的研究重点为成瘾与精神疾病的脑机制。他在报告中介绍了成瘾会引起大脑多个脑区可塑性的变化,而以往的研究已经详尽地阐述了多巴胺等皮层下脑区在成瘾药物暴露后的突触可塑性变化,但皮层系统在成瘾后的功能改变研究较少。袁逖飞教授和他的团队利用动物脑片电生理、成瘾患者经颅磁刺激(TMS)结合脑电记录等手段,证实成瘾相关皮层可塑性改变导致的记忆和神经变化可以通过TMS检测;并进一步提出皮层靶向TMS治疗可以缓解成瘾症状及相关神经变化,为成瘾的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报告结束后,周煜东教授、汪浩教授和袁逖飞教授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研讨交流,分享了他们丰富的科研经历,获得了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